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总第47期 《管子》的分配思想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22 10:23:49


 《管子》的分配思想

张存榜

【提 要】作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国,对于齐国的成功,管子无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管子根据齐国的现状,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都采取了不少的措施,而分配与这些措施相辅相成,为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管子》的分配思想在经济、军事、政治这三个方面的运用,并探讨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意义。

关键词 《管子》 ;管子;分配

一、对管子分配思想的认知

《管子》由于其思想体系多与法家类似,多被归为法家类,但现代亦有不少人对此提出异议。其中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管子的尊王攘夷思想,这与法家重军政与兼并有很大不同。另外,法家学派多集中于三晋地区,地域亦有区别。本人认为,管子生活的年代与法家思想的成熟时期战国时期有一定的时间差,但把《管子》归为法家类却并无不妥,管子在法家的地位相当于周公在儒家的地位一样,虽然管子思想体系与后来的法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能掩盖其在法家思想中的开创之功。管子生活在重礼仪信用的春秋时期,其思想体系不可避免地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但管子并不为时代所约束,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载齐国: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在国家利益方面,管子更强调物质而非礼仪。依本人看来,管子更多地算是一个实干家,他在春秋前中期所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其根本目的无非是富国强兵,这与商鞅变法的目的并无区别,都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作为一个实干家。管子的为政举措与儒家的礼治有根本区别,管子更多的注重物质与爵位在国家发展中的刺激作用,这也是管子分配思想的中心。这种思想几乎贯穿《管子》整书,并且在经济、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体现,这对现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管子》的分配思想的运用

    1.《管子》的分配思想在生产方面的运用

《管子》的分配思想在生产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地的分配和物价的控制上。《乘马》篇中的《右阴阳》一节中说: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然则可以正政者地也。故不可不正也。正地者,其实必正。长亦正,短亦正,小亦正,大亦正,长短大小尽正。地不正则官不理,官不理则事不治,事不治则货不多。是故何以知货之多也曰事治何以知事之治也曰货多。货多、事治则所求于天下者寡矣,为之有道。管子认为:土地的分配公正与否事关政事的公正,进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多寡,这对于非常注重物质刺激在事务中的作用的管子来说,就显得很重要了。政事与土地分配挂钩,则土地分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相应的土地分配方法,管子就非常注重它在具体操作。在《右士农工商》一节中,管子对各种土地的生产能力、农民的生产安排和徭役、乡村地区的行政划分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这与《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对农业的安排有不少相似之处,可见管子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为了尽民力,公平合理的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殚,审其分,则民尽力矣。可见,管子提倡分地到户,这与我们现代的;包产到户相似,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另一方面,管子虽非常鼓励农业的生产,但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藏富于民有很大的区别。管子既然非常看重物质对人民的激励作用,人民如果物质丰富,物质的刺激作用便会大打折扣。《轻重乙》篇有管子曰泉雨五尺,其君必辱。食称之国必亡。待五谷者众也。故树木之胜霜露者不受令于天,家足其所者不从圣人。故夺然后予,高然后下,怒然后喜,天下可举等文字,从中可看出管子对人民持有丰富的财富并不认可。人民自给自足,反而会不肯受君主的号令,只有将这些财富集中的君主手中,使其可以将其作为赏赐以激励人们,才是君主富国强兵的有效手段。但管子并不认可君主从人民手中强征财富,而是通过控制货币来控制物价,进而将财富集于政府手中。

2.《管子》的分配思想在军事方面的运用

《管子》在军事方面的分配思想,颇类似于商鞅变法时的军功爵制。支持以爵位和财富作为鼓励军功的手段。《权修》篇中就说:故未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可见管子认为赏罚不公便不足以激励民气,在军事上便不能取得胜利。凡牧民者,以其所绩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绩多者其食多,其绩寡者其食寡,无绩者不食。或有绩而不食者,则民离上有绩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有绩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诈有无绩而徒食者,则民偷幸。故离上、不力、多诈、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在这里,管子非常明确提出了要按照功绩分配爵禄,与按劳分配相似,爵禄与功绩挂钩,功绩多者爵禄多,功绩少者爵禄少。《八观》篇中:良田不在战士,三年而兵弱赏罚不信,五年而破上卖官爵,七年而亡,管子在这里强调了分配赏罚对战士的激励作用,君主虽然握有爵禄土地,但不可烂赏,亦不可以此牟利,而要按功劳分配爵禄财富,爵禄财富分配不均甚至到了威胁国家存亡的地步,可见管子对爵禄财富的公平分配有多重视。《明法解》篇中:人主之择贤人也,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之以官。试于军而有功者,则举之。试于官而事治者,则用之。这与上面管子主张按功劳大小分配爵禄同。

从上面可以看出,管子非常重视人心在军事方面的作用,必须以对爵禄的合理分配来激励之,同时要做到公平信用,以稳定人心。

3.《管子》的分配思想在政治方面的运用

《管子》的分配思想在政治方面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法的运用以及民心的得失方面。《权修》篇载: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重。法者,将立朝廷者也。将立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爵服加于不义,则民贱其爵服,民贱其爵服,则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则令不行矣。”可以看出管子对法与分配之间关系的看法。管子认为,君主要想统治下民,则法一定要被重视,因为法是维持统治秩序的;而爵禄是确保君主统治权威的,爵禄分配不公,人民就会轻视爵禄,君主的统治权威就会被削弱。可以说分配和法相辅相成,二者之间合理的运用才可以维护政府的运行。《乘马》篇《右爵位》一节中:朝者仪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仪可理也。与上面意思相同,只是这段更多的强调民心。又《重令》篇:三器(指号令、斧钺、禄赏)之用何也?:非号令毋以使下,非斧钺毋以威众,非禄赏毋以劝民,号令、斧钺属于法的范畴,禄赏属于分配的范畴,管子将法与分配作为治国的三器,可见它们在国家事务中的受重视程度。

管子虽然非常重视分配在维护政府稳定中的作用,但管子认为君主应享有对分配赏罚的单独支配权。《法禁》篇中有:守委闲居,博分以致众,勤身遂行,说人以货财,济人以买誉,其身甚静,而使人求者,圣王之禁也。等句,可以看出,管子非常反对别人将货财散与他人,因为这是一种收买人心的重要手段。管子非常看重民心对维护君主统治的作用,民心若可以被他人随意收买,无疑会威胁君主的统治。

三、《管子》的分配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借鉴作用

管子生活的年代距现代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当时的社会形态以及人们的思想与现代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很多思想从现代社会看来,还处于朴素阶段,有不少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但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管子在当时社会所实行的制度政策无疑又是非常成功的,这又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管子关于将财富集于政府手中、进而通过政府对财富的分配权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民心的稳定的做法,对现代社会来说,可以说已经格格不入。现代的中国社会系统非常的庞杂,与管子时期的齐国可以说是判若两个世界,政府就算将财富集于手中,通过政府一家分配来稳固民心也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另外,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力非常依赖人民的消费,可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人口虽多,但人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更加重要,这又是管子所处的年代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管子将分配与法结合在一起,将这些作为稳定政府统治的重要工具,这在现代社会仍然还有不少的现实意义。现在中国也面临着收入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等问题,管子的将法治与分配结合的做法对我们现实社会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供不错的借鉴。

 

 

(作者简介:张存榜安徽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上一条:总第47期 管子重农爱民的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下一条: 总第47期 《管子》法治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