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总第48期 浅析管子政兴废与顺逆民心的论述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22 14:51:55


 浅析管子政兴废与顺逆民心的论述

段付军

[摘要] 本文针对管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名言,从历史背景,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从民心问题的本质、群众路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及监督评判等四个方面阐述执政者只有顺应民心、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赢得民心,夯实我们党执政的基础。

[关键词] 顺应民心执政为民人民服务群众路线监督评判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句名言,出自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牧民》。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夷吾,字仲,安徽省颍上县人。管仲时丧父,生活极其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艰难的维持生计,奉养老母。早年的贫苦生活,使其体察了民情,了解了底层人民的疾苦,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才学,为以后从政齐国辅佐齐桓公励精图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意思是国家政令得以实行,在于顺从民心;国家政令得以废弃,在于背逆民心[1]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天下从来不是一家一姓永久拥有的,而是有德者居之。判断政权是否有德的标准,即在于是否顺从民心,是否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先秦时代,管仲已经意识到,国家政权要长治久安必须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必须推行顺乎民心的政策。正如《管子·牧民·四顺》所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管仲指出,政权兴衰成败在于心的顺逆接着列举了民之四恶与四欲,提出从其四欲则亲,行其四恶则叛的论断,主张要四顺。所谓四恶,即恶忧劳、恶贫贱、恶危坠、恶灭绝。管仲对人性分析得十分透彻,他看到了百姓厌恶忧患劳苦、贫困低贱、危险灾祸、灭种绝后,而渴望四欲:佚乐、富贵、存安、生育、。管仲认为,牧民之道在于四顺,即顺应百姓的这四种欲望,使百姓安逸快乐、富足显贵、生存安定、生育繁息。如果能满足百姓的四欲,即使是疏远的人会亲近归附;如果使百姓陷入四恶的境地,亲近的属民也会背叛谋反因此,管子的思想对今天的我们党的执政者仍具有启迪意义。我们党的执政者应该清楚百姓有何恶何欲,只有顺应民心才能形成上下一心的良性循环管理机制,才能政通人和可见,知道该给予百姓什么,该为他们谋取什么,这便是今天的执政者所需要思考的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的执政者必须顺应民心、执政为民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支持和参与,是关系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执好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顺应民心、执政为民,达到政通人和呢?

一、调查研究,认清&民心问题的本质

   民心问题,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是一个根本问题。《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句话,正道出民心与执政相辅相成的关系。 执政者要明白这一点,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民心在想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困难、什么需求,这是要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才能知道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而现实是很多的官员不调查不研究,以报告为依据制定各种政策,往往政策不切实际,走走过场,更有甚者,强制推行不切实际的民生政策,对人民造成很大伤害,如此以往,很有可能失去民心。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一再告诫全党同志要深入田间地头、车间、院校调查研究,不可官僚主义,脱离群众。我们党已是在和平时期执政了60年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之战争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党、对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强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要深刻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我们党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优势所在。翻开90多年来我们党的奋斗史,正因党旗上始终铭刻人民二字,我们党才获得了深厚的土壤与不竭的动力。从推出淮海战役胜利的手推车,到白山黑水间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激情;从大包干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到汶川一代鸟巢一代展现的公民意识,人民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动力之本和智慧之源。今天,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调查研究,认清民心问题的本质,再接再厉,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向前迈进

二、坚持群众路线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核心是满足人民的各样需求,避免背逆民心。所以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检验我们党执政者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提到,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我们党的同志要多身入人民群众,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政治智慧,找到解决诸多难题的办法,而且能够密切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谨防脱离群众的倾向。对于这些道理,许多同志口头上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又容易走偏。时下,一些人习惯于一只眼睁一只眼闭,睁着的眼睛瞄的是自己的政绩,因为它和升迁直接相关;而闭着的眼睛呢?略过的却是政失,久居庙堂之上,能不远离民间疾苦?偶一出门视察,也是前呼后拥,自然熟闻阿谀之声,如何能听到百姓对政失的弹议?这是一种让人忧虑的倾向,因为它不但会造成领导者的决策失误,还容易脱离群众,造成上下离心、干群离德。因此,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广大执政者,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支持民生建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人民群众手拉手心连心,我们党就一定能够赢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以来都是顺民者昌,违民者亡。任何政策只有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得以推行进而巩固政权;反之,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必将灭亡。说具体点,就是民心逆顺的问题。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周厉王统治时期,推行一系列暴虐政令:对山林川泽实行专利,箝制国人言论,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众怒,于公元前842年,爆发了国人暴动。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竭力把赋税徭役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等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使唐初便出现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也因此唐太宗被后世评为历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党执政者必须抓住执政为民的核心,赢得民心,夯实执政的基础。

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那么现在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是什么呢?答案是腐败和官僚主义。所以要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政治保证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首先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党在执政条件下,容易脱离群众,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容易以权谋私,产生腐败。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给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也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所以我们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决不允许用来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否则就是忘本,就是对党对人民的背叛。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才能忠诚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其次,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通过作风建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决反对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以我们党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密切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三,要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反对贪图享乐、骄傲自满、违法违纪、拼命敛财、挥霍公款、腐化堕落等,自觉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密切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曾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20137月习近平在西柏坡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另一方面,有些党员干部喜好于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甚至是抵挡不住灯红酒绿和各种诱惑继而走上贪污腐败的深渊。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影响我们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重温两个务必意义重大、寓意深远,既是一种鞭策和警示,更是一种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顺从民心

五、坚持让人民群众监督评判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最重要。因此我们党的任何政策方针都必须经得起人民群众的监督评价。我们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虽多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群众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监督评判。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群众,或者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就是背逆民心,就必将被人民群众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我们党要坚持让人民群众监督评判我们的工作,要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监督评判,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用来以权谋私。历史经验证明,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在社会主义社会,权力来自人民,又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我们执政的最大危险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脱离群众。因此,党的十六大突出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监督和制约问题,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规定,带头实行多种形式的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等。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评价和制约,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鱼水不离,血肉相连,患难相依,荣辱与共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小木编著 . 管子解说上﹒牧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92.

 

作者简介

(段付军,安徽兴安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

上一条:总第48期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管子》轻重理论      下一条:总第48期 第十二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