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讲堂

总第49期 管子“轻重之术”,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借鉴与现实意义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5/7 11:01:35


 管子轻重之术,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借鉴与现实意义

 

 

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成为中国第一个霸主,其政治成就为世人所知。纵观中国历史,管仲在除了是一个大政治家的身份之外,还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理论大师。他所有的经济理论阐述,尽在其所著《管子》一书中。不仅仅中国,管仲在世界上也堪称首位经济学家。美国兰德.霍思所著《经济思想史》中,把《管子》当作世界经济思想的源头,并认为最具影响的西方经济学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比管子晚了近2000年,而《管子》对于《国富论》中所涉及的经济学基本原理,早已经论证透彻。难得的是,与亚当斯密等人的纯理论贡献不同,管仲不仅提出理论,并奉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

管仲治国,禀行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行动宗旨,把经济的发达做为治国的根本。在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上,走富国强民之路,终于取得了定四民之居,使各安其业,制国鄙之制,参其国而伍其鄙,军政合一,率军令于内政,尽地力,官山海,正盐策,尊王室,亲邻国,攘夷狄。的成果。配合他制定的尊王,会盟,诚信,联强,锄弱,驱夷的军事外交政策,带领齐国走上了称霸之路。在这条路上,除了正确的政治纲领外,让政府采取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如相地而衰征轻重九府等,对整个国爱的经济命脉有效的调控和分配,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其中的做法与收益,在发展新常态经济为主体的今日中国,亦有其借鉴作用。

管子经济学理论中的轻重之说的精髓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通过国家调控的手段来平衡、控制经济杠杆,处理国家专营与个体经济的关系,以避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弊端。本文谨以管仲之轻重术学说为基础,阐述管仲经济学理论在今天的指导意义。

一、 轻重之术,让平衡成为稳定国家经济的前提

为了更好的对国家经济调控,管仲设轻重九府,相当于九个主管经济的部门。管子设轻重九府,行伊尹之术,则桓公霸。(《太平御览》),关于轻重理论,《管子》一书阐述的非常丰富。从作算术、树五谷、兴火食、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及钻燧取火、封土为社、置木为闻、修建城郭、疏江凿湖等多个层面进行设计,基本上涵盖了国家经济活动的各个元素。这种理念基础并非管仲独创,其实由来已久。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管子.轻重》),是说自先秦以来,轻重学说已经产生。周景王因患钱轻而铸大钱之时,就曾遇臣子单穆公反对,认为货币轻重,关系国计民生。货币调节国家杠杆,需遵循客观规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

管子轻重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为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赋射平。(《管子.国蓄》)。

这里面主要说两件事:一是以重射轻。管子认为,任何商品都是重则至,轻则去。(《管子.揆度》),市场价格高时,各种商品会云集而来,价格低,就会散去。因此,官府要应对这种局面,则要掌握轻重的规律,既在市场价格低时,提高收购价格,囤积下跌的货物。使失去平衡的价格得到平衡。

另一件则以贱泄平。为防止价格失衡,管子认为,在物价较贵的时候,重则见射,就如同射箭一样,将掌握的货物投放于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抛售,使价格下跌。防止暴涨或暴跌,并掌握合理的时机。物发而应之,闻声以乘之。(《管子.轻重甲》)。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良好的准备和储备。如上一条所说,以重射轻,用高价囤积物资,当价格出现波动时,再射出,只有国家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证经济不会发生失控。因此,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镪百万(《管子.国蓄》),国库实力的增强,是平抑物价的基本条件。

《管子》的轻重之说,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有了深刻认识,而这也将会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的影响。

新常态的新体现在哪里?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常则意味着相对稳定,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不是发展过慢,而是某一行业、类型发展过快的问题,所以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目标。在这个基础,合理的借鉴吸引管仲的轻重抑衡之术,有利放慢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是一条可行之路。

管子之轻重术,在当时是以粮食为核心,而在今天则延伸到了整个国家经济领域,特别是那些过热、过快产业。例如房地产产业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出现过热、过快、在某些一线城市价格过高的问题,有些地方,突破了人们的刚性需求,形成了炒房与投机。在这种大趋势下,管仲提出的国家干预手段,以国家调控来控制失衡的方法,有利于今天打破房地产垄断,平衡发展房地产经济。同样,钢铁、煤炭、电力等大型国命脉,也必须建立在国家统一规划、科学平衡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否则,上世纪五十年代,盲目追求高速整发展而形成市场动荡、经济崩溃的局面还会重演。

 

二、轻重之术,让合理调控是稳定国家经济的基础

管子的经济理论,对于国家的控制能力,有着清晰的界定。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正政也。坏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管子.立政》)。在管子看来,土地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土地分配不合理,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国政就会出现问题。正是基于土地这个根本的基础,管子提出然则可以正政者地也,故不可不正。正地者,其实必正。(《管子.立政》)并更指出慎富在务地的警世名言。

管子认为,可以通过税收稳定土地,用税收杠杆进行调节。这个做法,后来被美国用于调节房地产之中。美国通过物业税、空置税、提高二套住房交易所得税等手段,对房地产税进行完善和设计,避免了房地产炒得过热的弊端,有效地调控了国家经济。管子说:何以知事之治也?曰货多;货多则事治,所求天下者寡矣,为之用道。这是讲了生产发展之道。所谓货多,就是税收的力量,只有税收完善,才能确保某一行业的失衡。这一切,仍是建立在管子轻重之术的理论上的。

为了实现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政府实行常态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这一点,无论在我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均有先例。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中短期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也永远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投资,生产资料生产投资永远优先于消费资料生产投资。

而这一部分投资,属于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理应由政府实施,才为合理。所以在某些产业,政府投资是应该优先于或取代于民间投资。这一点,也吻合管子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正政也。坏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的宏观调控原则。经济要发展,需要市场的力量,然而国家的合理调控是不可忽略的。

 

三、 轻重之术,用好市场是发展国家经济的关键

管子是国家垄断专营的开创者,他在位期间,官正海,正盐策,基本把影响国家命脉的产业都纳入国家专营化轨道,也开创了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先河。但管子又绝非将国家调控与市场作用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相反,他采用灵活的办法有效的解决了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矛盾。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忆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托业为民(《管子.乘马》)。管子在这一番论述中,深刻阐述了托业为民的原则。这一原则重点用于盐铁经营中。

自古以来,官海即制盐业,均为国家垄断性经营及专卖特权。所产食盐,一部分以税收的形式由政府征收,余下的则统统由政府收购。无论是征税还是收购,全部由政府掌握。官山也如此,治铁业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规定铁器专卖。虽然是高度垄断,但齐国在管仲托业为民的原则下,均地分力,取消土地垄断,与民分货,让人民从土地中获取利益。其具体作法是:食盐具体销售价格,由政府从煮盐平民手中收购,有一个较大的价格差,通过这个价格差,政府获利,形成平民煮海政府收购再转销的模式。治铁则鼓励私人开矿治炼生产,由政府和私人分成,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即使在国家垄断经营中,民仍有参予和获利的条件。这一点上,是中国较早出现的承包经营体制的雏形。

中国政府收入自此出现了税赋收入和专营收入两项构成。盐铁类的国有企业处于主导,形成支柱型产业,人民则有参予分红的权利。在垄断经济之外,管仲还采取了一系列搞活经济、开放市场的手段。例如鼓励出口与国民消费,对于往来经商人的优惠政策: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弱化征税的手续,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对来往贸易的商人给予各项福利和变重等。他在鼓励工商业的同时刺激消费,让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也让齐国的国都临缁成为当时的世界大都市。

管子的这一系列手段仍然是建立在轻重理论基础上的,专营垄断与私有经济的发展,符合轻重规律,明确了国家主导与个体发展的量级关系。

目前我国倡导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互补性为主要特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经济新常态下,为政府大力简政放权,搞活市场的方法做出了深刻的诠释。市场活力的进一步释放,更取决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要放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我们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发展的前提。而我们的经济又与西方不同。例如写出了《财富论》的亚当.斯密,曾是自由经济的倡导者。他主张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自我调节。然而事实证明,这只看不见的手,往往会产生经济危面。美国二、三十年代几次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莫不因此而来。因此,从凯恩斯开始,提出了国家干预政策。凯恩斯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管仲学说的影子。

在今天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样是摆在执政者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管仲的托业为民,是我国在计划经出现之后较早的市场化探索,国家的有效调控必须与市场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会符合市场规律办事,让中国经济走上腾飞之路。

综上所述,管仲的轻重之术以及他在国家调控方面的种种观点,并未过时,相反,仍需借鉴完善和优化,古为今用,更好的适用于当今社会。

作者简介:刘剑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日报社图书出版部编辑)

 

 

 

 

 

 

上一条:总第49期 梁启超《管子传》中的君主立宪论审视      下一条:总第49期 圣人之言与时髦之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