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28 16:19:29
简析管子治国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武圣圣
摘要: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思想家,在齐国为相几十年,辅助齐王成就霸业。他的治国思想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特别是他的民本、重法、任人唯贤等思想具有先进性,以及一些对权力制约、反对腐败、提倡节俭廉政等思想,对当前我党提倡的从严治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管子;治国思想;从严治党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今安徽阜阳),在齐国为相达四十年之久,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时期,各家思想异彩纷呈,管仲的治国思想影响极大,他的思想被战国时期的许多政治家们集成《管子》一书,这许多人当中有一种人居多,即来自基层的知识分子,或者本人就是基层干部。既然思想来自基层,必然与基层民众休戚相关,对我党的从严治党,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有着意义。这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先进性,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也有很重要现实借鉴意义。管仲在危难之时说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大匡》)他相信自己有才能治理好国家,而不是为了一党一派之私利。他不愿一死而博得美名,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这个国家,这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在当时有这种国家思想是伟大的。是想当今我党提倡的要从严治党,治党的前提不也是要明确我党党员的人生目标是要胸怀远大志向,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的生死事小,国家事大,保持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一、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从严治党首先要明确党员的身份与职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春秋时期的管子思想中就有许多精彩的言论,《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很注重民心,把民心所向看作是政治得失的一个判断标准。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五辅》)自古圣主都是得到民众拥护,才能建功立业、留名后世,同样暴君也是因为没有得民心才遭灭亡,人民拥护也是检验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我党既然要从严治党,当然要注重民心,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我党才能长久执政,为民众所支持。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制定法律要以民为本,法律的制定是要保护人民,而不是为了压制人民,《形势解》中明主之动静得理义,号令顺民心,诛杀当其罪,赏赐当其功,(《形势解》)可见管仲认为法令要顺应民心,民众才会对法令认可,执行才能顺畅。人民是国家存在的基础,也是国家的主体。坚持依法执政,以民为本的立法理念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民众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对待各阶层民众要一视同仁,民众的职业虽各有不同,但职业是不分贵贱的,不同的只是分工而已。管子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小匡》)四民皆有对社会不可替代的贡献,士是教化民众的,农是农业生产的,工是造器物的,商是沟通货物的,他们都是国家的基石。
二、对权力的制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从严治党的关键一步就是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对人民赋予的权力进行僭越,凡是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权力的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规矩者,方圆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法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则是制定规矩治理好国家的最好办法。近年反腐败力度很大,无论老虎还是苍蝇要一起拍,就是要对那些违反党规法纪分子进行法律制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有权之党员的权力要进行制约,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明主之治也,明于分职而督其成事,胜其任者处官,不胜其任者废免。故群臣皆竭能尽力以治其事。(《明法解》)要管理好偌大的国家,对在各职位上的管理者而言,一定要各司其职,选贤任能,特别是基层管理者直接与人民的生活相关,对这些党员的要求需更严格,不能因为一些少数人的不作为而毁了我党的声誉。对于用人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严把用人关,要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防止用人唯亲。这就失去了党员的纯洁性,人人都以权谋私,不顾党风党纪而腐败成风,以至于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与新人,因此对各个岗位的党员都要严格要求,用人一定要符合法律规范,不能任人唯亲,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使权力为民所用,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三、法律至上
对党员的严格要求还要有严格的党规党纪,对违反这些规定的党员要严格处理,赏罚要分明,不能因人或因事而有偏袒行为。党规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为维护其尊严,要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任法》)特别是对党的领导阶层,更要严加遵守党规党纪,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法法》)率先发挥党员的带头遵守法规作用,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也是有重要影响的。党始终是我国人民的领导者,党员尤其是领导的行为不端正,就没资格要求下属和人民去遵守法规,社会秩序就会大乱。为政者的示范作用对公正从严治党有很重要的作用,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明法解》)。党规党纪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特权超越界限,尤其是领导者更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情去判断是非曲直,党规党纪并不是摆设,而是一杆标尺,是党员行为的底线,无论什么人都不能触碰。对执法者而言更不能有私心,要赏罚分明,管子反复告诫私心在执法中的危害,从严治党也要求治党者要公正廉明,不能有私心,所谓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法解》)要严防以私乱法。廉政建设要从小事做起,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腐败往往就是从小处开始的,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权修》)法令既然制定就不是摆设,既然强调民众要遵守,党员就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法律是处理所有社会问题的最低标准,无论什么人都不能违反和超越,更不许一些人党员僭越法律以权谋私,同理身为党的领导人员,也要为基层人员作出好的榜样。
四、重视道德修养
管子主张道法统一,他认为法具有至高无上性,治国需以法律制度为准绳,这和传统的法家思想相一致,所不同的是《管子》道法合流,礼法兼重,德法并举,在强调法律至上的同时强调礼义道德对于法律制度的反作用。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必须是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管子思想中既有对法律制裁的重视也有对道德作用的强调。管子强调四维是管理好国家和协调社会与人际关系最好的思想,所谓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四维得不到张扬,国家就会灭亡,道德与法治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持党员纯洁性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党的十八届四中《决定》强调依法治国要坚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同样从严治党也需要德法相结合,既要发挥党规党纪的规范作用,也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万物待治、礼而后定。(《枢言》)所谓礼即道德,在当代则是符合社会大众的伦理思想,对党员的要求亦是需要礼的教化,不能只是用党规党纪这些最低底线从严治党。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牧民》)有礼就不会超越节度,有义就不会枉自求进,有廉就不会隐瞒过恶,有耻就不会与邪恶同污,能做到礼义廉耻的党员自然不会做出违反党规党纪的事情。能做到礼义廉耻有利于党员加强认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党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和执政党,对每一位党员都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还有上失其道,下失其事。(《心术上》)作为领导者,不仅是制定党规党纪的人,更应该是身体力行者,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其他人,而不是自己搞特权和特殊。管子还强调为政之人还要有优良的个人品质,以诚待人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枢言》)诚信待人是为政者必不可少的品质,对下属和人民诚信,党和人民才信任你,这样党在人民心中才更有威信力。除此之外,党员还要有正确的金钱观,生活上要朴素,严禁奢侈浪费,奢侈是助长歪风习气的根源。管子说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八观》)所以一旦奢靡之风开启,则是无底洞的深渊,还有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谓内得。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心术下》)就是为官者一定要抵挡住物质的诱惑,培养自己高雅的兴趣爱好,杜绝腐败,加强内心的道德修养,严防被别有用心之人拉下海,危害党的权威。作为党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感与欲望,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失去原则,管子认为能去忧乐喜怒欲利,心乃反济。彼心之情,利安处宁。勿烦勿乱,和乃自成。(《业内》)控制情绪才能够使内心平和,作为执政者,最忌讳的就是感情用事,一定要心平气和才能用理智看待问题,判断问题才能客观。
五、结语
作为党员一定要时刻装着人民和国家,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大匡》)就是主持国家大事之人要有担当精神,不应该推辞工作和责任,不要贪求悠闲自在。作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奔走忙碌是党员最大的工作,对党员来说人民就是主人,对待人民就像对待父母一样,对他们要忠心,要时刻为人民分忧解难,这才是作为党员的职责所在。
管子思想在当代仍有着现实意义,对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有借鉴意义,当下我国从严治党,是为了更好发挥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国大力严打腐败整治不文明之风,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管子》中的治国理念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说管子思想是为君主服务的,但其中的以民为本、法治思想、德法结合等的治国为政理念,对当下我国从严治党仍发挥作用,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尔加:《道家思想演讲录》[M],人民出版社,2012年。
[2],池万兴:《先秦文化和《管子》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5年。
[3],陈翊林:《中国百名人传》(上册)[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年。
[4],刘晓艺点校:《管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5],张子礼、左合余:《管子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管子学刊》,2015年第2期。
[6],吴洁生:《管子治国从政思想探要》[J],《史学研究》,2003年第3期。
[7],陈宏光、高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管子》法治思想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8],李山译注:《管子》[M],中华书局,2009年。
[9],巩日国:《《管子》廉政思想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