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第55期 管子经济思想研究

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19/10/23 14:42:48


管子经济思想研究

牛希璨

 

摘要四民分业,士农工商;寓税于价;以商止战等管仲的经济学思想不仅在当时使齐国一度繁荣,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而且对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管仲四民分业寓税于价以商止战

一、管子简介

管仲(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哲学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管子对于市场、贸易、民生以及资源的观点,对于当下社会经济的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管子经济思想的理解

(一)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敏锐的管仲很早意识到商人在创造经济能力方面的优势,其提高商人的地位,将其与士农工并列而居。《国语·管仲经济思想选》中,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同时将其分业而居,即按照职业的不同划分其居住地,这种产业集群式的布局有利于同职业的人之间相互交流经验;营造专业的氛围,使后辈人在耳濡目染中承接父业,保证人才的延续性。

士为知识分子,他们拥有知识和智慧,担任各级官吏,为统治者服务,所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农为农民,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被看作立国之本,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徭役的主力。历朝代的统治者都把农业看作国家的首要大事,农民也非常受重视,中国古代许多政策都是围绕农业和农民来制定的,如制定重农抑商政策;工为工匠或手工业者,他们主要为劳动者提供技术服务,也同样受到重视。有的统治者还下令工匠的后代也必须从事工匠的行业,不得转行;商为商人,在农业社会里,商人备受轻视,统治者经常制定许多歧视商人的政策,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

(二)寓税于价

管子认为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敛、夺取财物,自然是“夺则怒”,会招致百姓的怨恨和不满。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见子之形,不见夺之理”,取之于无形,夺之于无影,取人不怨。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实行间接征税,使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且天下乐从,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服了役,而且是人人纳税,无一逃脱,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对抗,避免了纳税人或服役人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可见“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是“予”者有形,人皆见之,如减免赋税,赈济灾民,借贷农具、衣物,代民还债等;“夺”则越隐蔽越好,“夺”而不见,可见夺得巧妙。管仲的这种“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的隐蔽税收政策,在盐铁官营、粮食专卖等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管子的寓税于价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又保证了不过分激化阶级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以商止战

“以商止战”是管仲最核心的治国思想,正所谓“刑法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止战”即防止战争是治国的第一要义。后世思想家提出过很多“止战”的主张,如墨家、道家提倡“以农止战”,法家是“以战止战”,儒家是“以仁义止战”,明清两朝是“以闭关锁国止战”,及至晚清时,魏源、郑观应提出“兵战商战”之论,凡此种种都不同于管仲的“以商止战”。

“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管仲有很强烈的民本思想。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他不主张用严酷的刑罚来威慑百姓,因为“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管仲主张和平称霸,利用进行贸易战争的方式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四)放活微观,控制宏观

所谓“放活微观”,就是对内刺激商品经济的发育,对外降低关税,形成“如水归壑”的市场聚集效应。

齐国地处海滨,渔业和煮盐业一向发达,管仲规定,鱼盐可以自由出口,关隘只登记而不予征税,以便利诸侯各国。其他的出口商品也实行单一税制,在关隘征过了的,在市场上就不再征了,反之亦然。

对于前来齐国做生意的商人,他更是大开国门,无尽欢迎,提出“空车来的不要去索取税费,徒步背东西来的不要去征税,这样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所谓“管制宏观”,就是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治理,实行机动的税率制度,同时会囤积大量公用储备粮,用于灾荒年稳定价格,保持丰饥平衡。

在农耕时代,对于国家的内政来说,最重要的商品当然就是粮食,中国自古实行商品粮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商品粮占粮食交易总量的百分之八十。管仲对粮食政策十分重视,在重要的农业税上,他并不像一般的治国者那样,要么横征暴敛,要么一味降低,譬如孟子就认定,国君是否仁政,“什税一”,只征收百分之十的农业税是一条铁线般的标准。管仲的政策是两年征税一次,大丰收之年,每年征百分之十五,中等之年,每年征百分之十,下等之年,每年征百分之五,如遇饥荒,则免税。这一机动税率,明显比孟子的“什税一”要灵活和现实得多。此外,管仲还建立了国储粮制度,国家采购囤积了大量粮食,其数量足以控制市场粮价的波动,以达到丰饥平衡的功效。管仲对粮食十分重视,他不容许任何人操纵粮价,严禁在饥荒之年利用粮食买卖“兼并”农民,粮价波动必须由国家掌握,在农耕年代,这一见解无疑非常重要。

(五)鼓励消费,扩大内需

“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管子·侈靡篇》)。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如果哪天发生大饥荒,君主除了开仓赈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宫殿,修宫殿以后会用很多工,就很多人容易吃饭。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该先加调绘,在烧柴之前要先雕刻雕“雕卵然後㵸之,雕橑然後爨之”管子通过提倡“奢靡”,促进商品的流通,扩大生产需求。同时管仲提倡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其通过修建亭台楼阁等增加政府的固定资产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人民就业。

实际上,192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当年的美国、德国、苏联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高速公路,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人有工作可以做。所以说,1929年罗斯福新政,希特勒、斯大林改革跟两千多年前管仲搞的改革思想几乎是一脉相承。

三、管子经济思想的现代意义

管子对于市场和价值规律的把控以及利用价格、税收等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相结合的经济思想,都值得我们借鉴到当下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中来。

(一)市场与政府的有效结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管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循道而为,不管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在进行社会生产生活时应当顺应自然之轨,不可违逆天道。所以,管子才会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市场应该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应当顺应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同时《管子》又站在新兴商人阶级的立场上,分析中国古代早期封建社会经济运行,提出了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观点,认为政府的有效干预和调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管子》认为,调控内容应包括财政与税收、投资与消费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在今天,政府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就是生产公共产品,健全公共设施,创造良好环境;参与社会总产品及国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弥补市场不足,消除不经济行为,减少失业及资源浪费。

对《管子》宏观思想进行总结,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负责调控市场失灵的部分,能让我们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顺应民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管子重视经济问题,在利用国家行政手段调配经济的同时,不忘关注民心所向。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当中,如何恰如其分地争取民心成为了政令能否顺利通行的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性论述告诉我们,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人的自由自觉实践活动产生和满足人的需要。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望或欲望,它也是生命的标志。

管子的人性论认为,人性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人的本性在于追逐利益,“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因此管子在施行政令时抓住了 “使民得利”这一关键原则。 “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管子对于人性的理解可能带有片面色彩,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得出顺应民意、关注民生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结论。

(三)因地制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国家有发展壮大必须有赖于自己的天时和地利。管子认为,自然资源是最基本的财富,是国家生产发展的基础,是人民安定生活的保障。前文提到,管子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采与控制,懂得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的经济优势,将粮食生产、矿业开采以及渔盐业生产加以高度重视。

同时,管子不仅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也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管子依托循道之理,秉持取之有度,用之有道的原则,认为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提出了 “禁发必有时”的规定,并将植树作为国家之计,长期做好山林防火工作等。当下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同时也需要做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可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四、结论

管子注重经济治国,其博大精深的经济思想帮助当时的齐国走向了繁荣富强,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梳理管子的经济思想,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其治国理财的经纬之才,也从中汲取了对当下经济建设的可取之处。管子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循道而为,注重因势利导、关注民生以及因地制宜、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等方面,都对于我们当下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黎翔凤,梁运华 . 管子校注 [M]. 北京: 中华书局,2004

 [2]  夏沐阳 .  管子经济思想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剖析 [J]. 中国市场,2016

 

(作者简介:牛希璨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研究生)


上一条:第55期 论《管子》中的“信”义观      下一条:第55期 管子人才战略思想与时代新人建构